我想學木工!|三個方式,挑選合適的 木工教學 環境

#木工小白 該如何選擇適合的 木工教學 空間?全台木工教室大的小的琳瑯滿目,到底該怎麼選?——挑選合適的 木工教學 環境的三個方式:

木工小白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木作教學空間?

ㄧ、距離要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:別讓距離成為無法突破舒適圈的藉口。

距離是一個影響習慣能否持續的因素,有的時候因為是假日,一碰到天氣不好搞不好就不想出門了,雖然這麼說,但來木匠道(台中西屯)學習的朋友,遠一點的真的有從雲林、桃園、台北、高雄等地前來學習的(密集班更有港澳、馬來西亞等)。而這些同學在我們的印象中,幾乎都沒有請過假,也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或目標!

二、學習的對象、環境是自己認同的:沒有比較沒有傷害,但有比較才知道好與壞。

認識自己學習的環境、教學模式,對學前認知非常有幫助。

好與壞的判斷準則是『這個學習的環境是否適合自己』,畢竟習得一門技藝不是一兩天的事。評估三原則:

1.教學方式/模式(怎麼教)。
2.教學內容、進度大綱(教什麼)。
3.教學者資歷背景(誰來教)。

如果工坊有品牌的概念更好,因為有品牌代表有其核心價值,什麼叫核心價值呢?就是怎麼樣都不願拿出來做交換的(理念),就是核心價值。

所以除了上述的原則,品牌理念或整體經營、來歷都可以作為評估參考依據。

雖說木工是想用來療癒身心的,但在學習的過程勢必也是需要經過一番陣痛期,所以最好可以預約上課時間前去參訪,或者是詢問有沒有體驗課程,更能幫助你做篩選。想擁有學習的完整性,其實真的可以多多參訪了解(就像面試一樣,面談的過程都是經驗,且有些更具有參考價值)。

三、學習成本要在可負擔的範圍內:想習得一門工藝,你願意(或可以)投入多少呢?

別讓沒有餘裕變成學習與成長的殺手。

木工其實可細分為很多種,家具木工、門窗木工、裝潢木工、大木作、細木作、木雕等等,但不管是哪一種,想成為自己的技能之一,也絕非三個月、半年就可以的事。但其實你也不需要很厚的資本,因為現在的人說真的比以前的人懶惰太多了,所以只要比別人努力一點點,你就可以強很多。

這個時代什麼都講速成、求便利,但木工就是不一樣(應該說我們就是不想那樣,各行各業都有蟑螂,而誰都不會想遇到)。你要好、要快、又要便宜,那你最後只能得到一個偷工減料的東西。所以願意(或可以)投入多少時間,有沒有相對應的目標,或短期有多少預算 #投資自己,都可以先想想。


以上提到的三個方式不用全部達標,只要有至少兩項接受就可以了。如果還是毫無頭緒,也可以直接找體驗課程試試看,好處是可以花小小的錢獲得大大的成就感和有趣的體驗,總之,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「木工專業培養皿」。

其實,把學木工當成未來吃飯的工具,未免太沈重,其實應該這麼想:學木工不只是學技術,更是培養一種讓生活「有條理」的習慣。這樣的習慣不管在職場或生活,絕對都能提升效率。有效率,就有餘裕,有餘裕,就有成長的空間。願大家新的一年,不管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,都能有所突破。

成長很痛,但我們一路同行。#每天進步一點點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
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